技术+资本+政府|广电运通城市“新基建”投资运营模式广受媒体热议

日期:2020-10-13  点击:661  属于:公司新闻

核心导读

日前,广电运通与广东揭阳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以新基建、智慧城市治理和智能公共安全为出发点,以数字政府为核心,以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形式,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象征着广电运通“技术+资本”新基建战略构想首次落地。

社会各界对此广泛关注,新华网、新京报、21财经、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南财快评中表示,“技术+资本+政府,是解决新基建痛点的合作模式。”以下是报道摘要。

1.png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0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以“数字创新融合,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从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等多个维度,纵论新基建未来。

新基建无疑是未来推动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如今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高铁城轨、特高压、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多领域横跨发展的新基建,正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展开,新基建是我国未来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但是新基建也存在数个未曾解决的痛点。

首先,是资本的问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其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精,覆盖范围广,区域作用大,所以往往投资较大。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高达1.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量需求如果完全交由政府负担投建是不现实的,而且政府还需要为新基建匹配相应的土地等资源,这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同时过度的政府投资还将对民间投资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并不利于新基建发挥经济撬动作用。

其次,技术仍然是制约新基建发展的瓶颈,也是新基建未来的保证。

尽管我们已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在国际范围内占据了较为有利的竞争位置,但是在芯片、传感器等领域我们的新基建依然对国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以工业互联网建设中的BIM技术为例,它是一套基于建筑设计、施工管理、项目协同和项目运维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办法,是促成装配式建筑新模式的重要技术之一,而该技术目前前沿研发仍然掌握在其他国家手里,一旦国际关系和贸易出现波动,这必然会影响我们的新基建进程和项目安全。

不仅如此,新基建也绝不是可以像传统基建一样一窝蜂建设,顶层设计的前瞻性与科学性是新基建发挥其作用的根本前提。前面已经提到,新基建的资本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技术突破当前还有待提高,这就意味着从资金方面,新基建将囊括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两方面,技术研发将涵盖民营企业,高等院校,政府有关部门等多个主体。而且新基建还需要充足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供给,像特高压等项目还需要跨区域的统筹协作,这些都需要政府从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

广电运通的“技术+资本”结合“政府”的合作模式,恰可以有助于解决新基建的上述三点痛点。

技术+资本能够将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相融合。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相结合让新基建的资本更加充裕,可以促进相关科技的进一步研发创新,有助于技术革新,同时,由于民间投资的回报率需求,再加上有实体企业的参与,他们对于技术落地资金回笼的需求也将促使相关科技更快与现实建设运营场景相结合,在技术创新和场景落地之间建立纽带。

结合政府的统筹规划,能够进一步发挥新基建的产业链带动作用和区域协同作用。以特高压建设为例,它将带动从建筑到设备制造再到电力供应,再到终端电力设备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同时还需要跨区域的资源流动和协同规划,当政府从中进行统筹设计之后,将有助于形成特高压产业链集群,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在区域间形成良好的工程合作,降低电力供应成本,促进资源流动,形成从碎片化发展到片状化发展的改变。

这种三元合作模式,还有助于打造新基建平台型公司。正如广电运通董事长黄跃珍所言,通过技术和资金合作,与政府建立紧密联系有助于打造成一个新基建平台型公司,在规划、设计、建设、服务、运营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城市新基建建设。三元合作模式将带动包括政府、国企、民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多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一个根植于新基建,基于资源高效配置、业务高度融合的平台公司的完整生态,进而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综上,未来的新基建绝不是政府的单打独斗,而应当遵循“技术+资金+政府”的三元合作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参与新基建进程中,在提升项目建设运营效率的同时,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深化区域合作,增强经济增长实力。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业务联系人:叶先生(18922258592)

服务热线:4009309898

公司前台:(020) 6287 9652

邮件:yintong@grgbanking.com

地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林路9、11号智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