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广电运通区块链技术撬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日期:2019-04-10  点击:432  属于:公司新闻

文/GRGAI

6-1.jpg

“创新融合·拥抱湾区”2019中国(广州)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4月9日,广州市发改委、广州地铁集团主办了“创新融合·拥抱湾区”2019中国(广州)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行业专家学者等企业特邀嘉宾共500多人到场,共商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宏图。广电运通总经理叶子瑜,广电运通副总经理、运通智能总经理解永生,运通智能副总经理曾庆宁应邀出席大会,运通链总经理邹均发表主题演讲《数字化轨道交通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广州用三年打造轨道交通 “千亿产业”

大会发布了《广州市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创新与发展——广州 2019》报告。

计划提出,至2021年,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200亿元,力争2023年实现产值1800亿元。新时代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以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为目标,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视野,聚焦湾区市民幸福出行,持续通过科研创新,打造服务型、引领型、融合型、持续型的四型轨道交通体系,最终来实现推动智能服务系统全面升级,推动湾区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推动湾区轨道交通产业的升级发展。

广州地铁表示正构建 "1+4" 引领型智慧轨道交通,计划年底建立“智慧地铁示范站”,以数据驱动实现智能化的服务、网络化的协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化的延伸。以票务服务为例,在“多元化支付”的基础上,未来通过各类智能无感检测设备,捕捉乘客标签特征,结合乘客“画像”信息库,实现乘客“无感支付”,票务设备逐步虚拟化,全面实现乘客出行全过程中身份无感智能识别,精准判断乘客站内出行轨迹,后台自动完成系列票务操作,实现多元、便捷、集成的票务服务。

要实现引领型智慧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是关键。作为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监事单位,广电运通地处大湾区核心枢纽城市,拥有15年轨道交通经验。凭借布局场景、数据、算法及算力四大人工智能要素的核心竞争优势,广电运通正在以互联网票务平台、智慧客服、智慧安检、智慧运维等轨道交通智慧出行整体解决方案,不断扩大智能交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带动全行业进入交通领域的新一轮变革发展期。

区块链技术赋能轨道交通场景三步走

新时代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要基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需将先进的多层域感知、数字通信、数据处理、信息融合、计算机视觉、自主协同控制等技术有效集成,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向网联化、协同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要推动大湾区形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格局,数字化转型是契机。

广电运通旗下运通链总经理邹均博士作为科技赋能湾区专家代表,发表了《数字化轨道交通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题演讲。他认为,区块链技术将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的城际轨道交通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以下是演讲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对轨道交通的要求将是更安全,更高效,更低成本,更快捷,乘客体验更好。因此,轨道交通需构建一个与轨道交通的物理世界相对应的数字孪生世界,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和运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

区块链就是沟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区块链可作为分布式信任机器、分布式共享账本、价值互联网、不可篡改可追溯档案,在轨道交通落地,简单的分为三步:

区块链落地轨道交通场景三步走

第一步:构建地铁公司的私有链。在资产管理上,以区块链为底层,记录保存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及维修保养信息,规避内部作恶,同时能实现资产信息和运营信息的真实性、可追溯,责任到人,提升整个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第二步: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地铁行业的联盟链,实现客流信息的共享。即“一码通行”场景,在大湾区里让客流转变为数字资产,实现行业内外可信的互通,构建全新的数字服生态,包括乘车码的流转、票务清分、数据共享和环境控制。其次,利用联盟链来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使得地铁上下游通过应收账款可以在各级供应商中传导信任,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解决传统对账时间长,上下游信息不对称,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步:依托地铁商圈,构建商业场景公有链,形成便民惠民生态,开具的电子发票方便报销、查证,解决传统发票的痛点。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业务联系人:叶先生(18922258592)

服务热线:4009309898

公司前台:(020) 6287 9652

邮件:yintong@grgbanking.com

地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林路9、11号智造楼